《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已经印发出台,全国都在认真学习与研究当中,这篇8700多字的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其中《方案》提出完善教育教学标准,根据国家教学标准,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怎么订?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就是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企业的参与度不深,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怎样改变这一现状,虽然改革的路程很长,但是《方案》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坚定信心,改革就是要抓重点、抓核心。国家将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包括《职业院校专业目录》《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职业院校双师标准》《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标准》《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标准。随着国家教学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先后颁布,对教育型企业所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的持续发力,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也势在必行,怎样修订,主要思路和措施如下:
一、站位高,立足远,校企合作是基础。
专业发展必须对接产业发展,课程内容必须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必须对接生产过程。鉴于此,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第一步关键点,站位必须要高,立足必须长远,校企合作是基础也是前提,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发展需求,我们广泛开展专业调研,系部每个专业要选择在行业具有代表性,有一定实力、知名度企业,乐于做教育型的两家以上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二、双主体,共同建,产教融合是关键。
企业和学校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责任和义务是同等的,没有厚薄之分,专业建设是深入互通的,条件是互补的,资源是共享的。在这样的高度配合下,开展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资源共享、评价多元的深度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将着力加大围绕“定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既具统一性又具特色性课程体系,以生产过程为主线,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校本教材,教学生产融会贯穿,螺旋递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文化通融,标准一致,培养合格人才是目标。
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要始终贯穿到职业教育全学程,入学即上岗,招生即招工,企业的氛围就是班级氛围。严格将工作规范、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相统一,时刻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教学和实践中始终践行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文化。
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系
(李兵供稿)
2019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