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在线

学生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学工在线-> 学生活动

重阳节有感

李洪波(原技校退休老教师)

 

教坛耕耘四十年,

酸甜苦辣咸。

蓝领异军突起,

华夏技能先。

弟五千,

乐无边。

莫道桑榆晚,

朝霞尚满天。

 

 

重阳节有感

罗克胜(原技校退休老教师)

 

随心所欲守鞿羁,

年过七十古谓稀。

一曲赋词悲老树,

满头白发唱黄鸡。

路闻笛怨空怀旧,

塬看霞云不忍西。

幸甚如今多妙手,

纵然茶少米堪期!

 

 

辛丑《中秋》感书

高荣球(原卫校退休老教师)

 

下里巴人道短长,

今年物候反寻常。

疫情席卷寰球恨,

科技赈灾中国强。

夜暮深宵凝素月,

远眸池水泛清光。

妖风肆虐安无恙,

唯识中秋桂未香。

 

海峡两岸

——日本叫嚣派自卫队赴台支援美军怼笔

高荣球(原卫校退休老教师)

 

东洋鬼子日嚣狂,

无脊螳螂不自量。

媚美犹如门外苟,

虐台恰似旱中蝗。

难知己个几斤两,

还说人家雪上霜。

灭了倭刀驱暴寇,

澎湖璧合业昭章。

 

 

梁婵其人

——记重阳节二三事

高荣球(原卫校退休老教师)

 

一生事业善心传,

身体力行赢得欢。

尊老扶伤旁爱幼,

帮穷助弱总颐贤。

私廉自我人称颂,

公益谋求手不闲。

情长路远冰霜丽,

雨雪经多意趣坚。

 

 

辛丑《九九》感书

高荣球(原卫校退休老教师)

 

又及重阳遇劲秋,

小区景置显风流。

百家煮酒堪称绝,

千户烹蔬数一筹。

望远登高吟杜李,

传杯送盏赞韩欧。

古稀翁媪心同力,

绽放青春岁月遒。

 

 

在深圳过重阳节随感

  余少敏(原电大退休老教师)

 

      故里重阳采菊忙,

      秋风阵阵送苍凉。

      焉知盛世人难老,

      南国群山不肯霜。

 

 

岩下桂

——给市诗词学会的回复

  余少敏(原电大退休老教师)

 

    岁岁青衣未换妆,

    花开万点为谁黄?

    岭头喧闹迁岩下,

    不显身姿只袅香。

 

 

重阳闲吟

汤东松(原技校退休老教师)

 

人在江湖多绊羁,

一蓑烟雨斑毛稀。

无意坐窗怜远树,

有兴踏青听莎鸡。

常言清明易念旧,

莫如重阳赏日西。

鲐背怡然称高手,

流年何须问耄期。

 

 

高阳台:重阳吟笺

汤东松(原技校退休老教师)

 

蛩摧蝉退,苍山静寂,残阳荻洲闲鸥。登高远眺,云天万里清秋。岁月峥嵘惊回首,红尘中、淘尽风流。从军路、龙骧虎步,意气方遒。

甘为人梯红烛烬,桃李芳菲时,洞箫箜篌。茶能解渴,酒醉未必消愁。鱼龙变化功名老,平常心、野趣神游。舞秃笔、翰林留香,更上层楼。

今日重阳佳节,问安祝好。

 

 

“红船”碧波

张学琦(原卫校退休老教师)

 

一百年,整整一个世记,

中国共产党人有太多光辉记忆。

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一大代表从上海望志路辗转来到这里。

从此,“红船”劈波斩浪,乘风远航,

引领中国革命沿着马列主义航道驶向光辉天地!

不要看他只是静静在碧波中停泊,

当年可是黑云压城,风高浪急。

十三位先知先觉为了救民于水火,

冒着生命危险,毅然传播马列主义。

为了取得民族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百年来,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

不要看他只是静静在碧波中停泊,

一百年来,激流险滩,他航向始终如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千难万险,从不畏惧波峰浪谷滩险流激。

再过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

革命航线,永远牢记在中国共产党人心里!

意气风发,迈向更宏伟征程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2周年

 张学琦(原卫校退休老教师)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四万万同胞从苦难深渊中发出最后吼声!

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义无反顾,我们党勇于承担拯救中华民族重任!

从望志路,到宝塔山,到天安门,

始终不忘坚定初心,牢记神圣使命。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我们党擘画锦绣前程,一步一个脚印!

从杨家岭,到西北坡,到中南海,

时刻不忘“民族复兴”,“人类共同命运”。

从”脱贫奔小康”, 到“共同富裕”,

“一个民族、一户不能少”,彰显铁石决心!

从”十四五”规划,到“一带一路”构想,

“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激励不同肤色人民!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至高无上战斗誓言,

抗击“疫情”、“经济复苏”由我巍巍中华引领!

大江南北,处处青山绿水已成金山银山,

长城内外,万千新建农舍传送欢乐歌声。

高速公路,如蛛网密布富饶肥沃神州大地,

如飞高铁,似连接广袤华夏丰富血管、神经!

乘神州十二号飞船,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

乘蛟龙号潜水器,华夏儿女能下五洋捉鳖手中。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们有威武胆略,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长城!

我们拥有坚实经济、科技、军事、综合国力,

祖国统一大业,必将由我们这一代人完成!

中国人任人摆布的时代已成遥远过去,

世界命运,中国人话语权今天已举足轻重!

七十二年前激动人心时刻虽已成过去,

最难忘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神圣声音!

中华儿女将一代又一代赓续先辈意愿,砥砺前行,

社会主义新时代,意气风发迈向更宏伟征程!

 

                    

铁血铸忠诚

——记抗美援朝老英雄刘秋胜

张学琦(原卫校退休老教师)

 

在大岭山镇大王岭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精神矍铄的鲐背老人,他就是抗美援朝老英雄刘秋胜。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和国旗号,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考验。党中央及时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号令。1951年10月,热血青年刘秋胜响应党中央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乡亲们欢送的锣鼓声中,告别满眶热泪的父母,与21位大岭山青年一起,义无反顾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烽火连天的朝鲜前线,当时他刚满21岁,是一位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

10月过后的朝鲜战场,冰天雪地。在零下三十度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衣着单薄,面对天寒地冻。不仅要面对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威胁,有时连水也喝不上,只能一把炒米(炒面)一把雪。甚至一连两、三天连炒面也吃不上。更要面对具有海陆空优势,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为首的联和国军。铁血男儿们不畏强暴,不畏严寒,殊死搏斗。

刘秋胜至今仍不忘他10多岁时,国民党军队来村里烧杀掳掠时的情景。他说,我们参军就是为了保卫人民安居乐业,不吃二遍苦,不受二茬罪。每当说到这里,他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令刘秋胜永远难忘的是,在夺取869高地的战斗中,亲眼目睹一位一起入伍的大岭山籍战友,被敌机炸伤后,仍顽强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悲壮场景。他说,面对美帝国主义及南朝鲜李承晚守军空中狂轰滥炸,地面碉堡密布、步步设障的情况。我军依然发动排山倒海猛列攻势,不怕牺牲,攻克重重障碍,直至夺下869高地,取得最后完全胜利。攻克869高地之战,是激励我勇敢战斗及以后几十年勤奋工作的不朽动力!每当想起那些并肩战斗牺牲的战友,我就非常难过,浑身增添无穷力量!

由于中朝军队舍生忘死的殊死战斗,我们终于战胜具有先进装备,不可一世,以美国为首的16国组成的联和国军,迫使他们不得不退回三八线以南,在“停战书”上签字。取得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后,刘秋胜于1954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部队回到祖国怀抱。

回国后,刘秋胜服从组织安排,先是去山西大同全身心投身国防事业,后来回到东莞参与地方建设,直至退休。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他退而不休。虽年过九十,仍坚持不懈学习。在简陋的居室里,一件件朝鲜战场的照片、纪念物品,记录一件件难忘往事,留下一件件红色记忆。拿着一件件物品,刘老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对后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书柜中,有序陈列各种书籍,刘老说,那是他的精神食粮。饱含深情的说,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要挨打!在习近平社会主义新时代,更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前进!他的简陋居室,成为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课堂。

 

黄和顺(原咸安中职退休老教师)作品: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曹树泉(原卫校退休老教师)作品:

 

周正平(原技校退休老教师)作品: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张清(原卫校退休老教师)作品: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